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快讯 >正文

新三板做市制度 降温与机遇共存

2014-10-29 03:38:43  来源:南京典当网

 

   (中国商网讯)10月10日,是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启动后的第30个交易日,在做市商制度面世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其为新三板带来的热度似乎正一点点归于平淡——交易流动性有所提高,但大部分股票有价无量,成交额并不理想。不过,这也为还没有参与做市的优质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机遇。

据数据显示,8月25日,做市商制度上线首日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成交了479万股、2722笔,交易金额高达3892万元,占全部挂牌股票成交总额的48%,43家做市股票中只有一家没有成交。做市制度上线第二天,当日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成交了2179万元,成交数量为354万股,分别占全部挂牌股票的20%和13%,43家做市股票中有2家没有成交,做市与协议的成交家数比为10:9,出现明显下降。一个月后,交易数据更是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数据显示,上线一个月后的9月25日,新三板整体成交量仅为494.21万股,成交额低至2727.36万元,几乎与做市商启动第一天做市转让的交易情况持平。

正如市场期待,做市商制度在启动伊始给新三板带来了大股活水,然而由于尚处摸索阶段,在做市商转让方式下,新三板的交易并没有延续上线首日爆炒的行情,波澜壮阔后终归于平淡。不过,在此期间,做市商制度所带来的融资效应却开始逐步显现。

目前,新三板采用做市转让的企业由最初的43家上涨至53家,做市企业的规模正在扩容中。据相关数据显示,9月以来,共有44家挂牌企业披露了定增方案,其中7家企业拟向做市商定增库存股票。新三板服务商协会发起人李浩曾公开表示,由于做市公司的股价被重估,财富效应显著,产业资本就会盯上没有做市的优质企业,这就为新三板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机遇。

据悉,有券商在证监会及股转系统近期的调研中曾反映过上述做市交易趋于平淡的情况。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新三板市场本身并不以交易为主导,做市商也只是部分解决企业股票流动性的措施,后期还会有其他措施配合来改善股票的流动性。此外,新三板市场有可能考虑分层,将交易人数众多且有意活跃交易的企业集合起来,采取多做市商、竞价交易等方式促进交易活跃。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