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正文

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4-04-10 00:54:4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目前占GDP的3%上升至2015年的5%、2020年的8%的目标,需要加快文化产业与科技和金融的融合。

 

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

——科技和金融助力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在科技和金融助推下,将传统文化产业赋予“创意”、“创新”内核,向具有时代活力和创新力的新兴文化业态转变,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升级换代。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通过数字化三网支撑和金融资本注入的引领和推动,促使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文化资源与科技和金融结合成为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

各省市纷纷挖掘各自文化资源,主打文化资源品牌,吸引科技和金融进入,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做大文化产业规模,逐渐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以陕西省为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科技、金融等现代元素融合,依托文化园区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将传统文化同现代技术和金融联姻。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基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

各地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等基地和园区发展,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将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重要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以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例,截至2012年9月,16家基地全部产业总产值达55584.39亿元,其中文化产业总产值为 9001.5亿元。16个基地中拥有了一批发展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重要载体。

——民营企业成为嫁接科技和金融助推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高新技术和研发优势以及雄厚的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通过科技和金融的协同创新,开发了文化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凸显了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和金融注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深圳华强为例,该公司将其在电子、装备领域的研发和金融创新优势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主题公园”,带动了我国以主题公园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宁波打造“中国金融数字文化城”的实践探索

宁波市明确了“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开展打造“中国金融数字文化城”的实践探索。该市的实践,首先明确了发展定位。“中国金融数字文化城”明确了塑造“中国文化金融聚合硅谷”为发展的总方向,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市场引导为手段,创新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和数字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新型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地,体现金融资本、数字科技和文化创意三大板块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基地所具备的创新内涵和示范意义。同时,围绕总方向,扩充内涵,进一步打造成为具有“绿色高端新兴经济融合区、宁波文化弘扬区、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区、金融与文化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功能的“中国文化金融聚合硅谷”,并以金融为手段,嫁接数字科技,建立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其次是构建产业体系。大力构建文化、金融和数字科技三大产业体系。文化产业以力争成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影视制作、动漫网游、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会展等行业。金融产业以力争成为“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银行业、证券期货、保险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以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性担保、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业。科技产业以力争成为“宁波数字科技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数字新媒体、数字视听、信息软件等三大行业。三大产业体系相辅相成,推动文化和金融、数字科技融合,构建成为对文化产业深度培育与扶持的新型城市产业综合体。

最后是完善配套服务。“中国金融数字文化城”以整合资源要素为基础,完善研发孵化、人才培训、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打造文化与金融、科技融合的服务平台。构建金融联动服务平台,加大对金融联动服务的引导,联合包括创投企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母基金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建立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战略联盟,借助专业研究团队,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北京三间房地区打造“北京·中央文化区?穴CCD?雪”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几年前就提出建设“著名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2011年12月出台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明确提出“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与此同时,北京市对朝阳区提出了“努力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朝阳区正在提速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调整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里重点谈谈北京市三间房地区打造“北京·中央文化区?穴CCD?雪”的实践探索。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地区位于中国传媒大学核心圈内,处于“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核心区域,是朝阳区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接北京市区高端产业转移和人口疏散的重要区域。周边拥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文化机构。

该区也是先明确发展定位。结合“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发展定位,三间房地区提出打造“北京·中央文化区?穴CCD?雪”的总体目标,面积约40平方公里,由核心区和发展区构成,核心区为三间房乡,发展区为管庄、常营等乡镇。三间房地区围绕总体目标,进一步在文化、生态、城乡发展和制度创新等功能方面分别提出了“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核心区”、“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体验区”、“文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国家样板”和“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功能定位,明确了发展方向。

再建立金融支撑体系。为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结合,三间房地区探索完善金融支撑体系。一是建立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引入专业性资产评估和担保机构,开展贷款担保、票据担保、集合信托计划担保、集合企业债券担保、集合票据担保、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委托贷款、典当类融资等业务品种。二是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及鼓励版权交易。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无形资产、品牌、版权、专利等资源的价值评估和保护。鼓励形成中国动漫及衍生品版权交易的专业化中心,并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和项目通过版权交易实现全球融资和发行。三是政策性银行和风险补贴政策助推文化企业。鼓励大型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分理处,引导大型银行设立针对动漫的信贷专营机构,通过实施风险补贴政策鼓励银行发展文化创意信贷,提升信贷额度。四是鼓励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最后是开展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开展文化产业与学术和科研协同机制创新。一是培育多类型的产学研创意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以及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等院校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研究人员利用版权和创意等方式进行创业、就业,并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以及版权、专利服务,建立健全高水平创意创新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和灵活使用机制。二是构建文化产业技术和服务平台。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今后将要入驻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为依托,通过动漫产业的战略联盟以及一些专门的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同时支持和鼓励配音、音乐、译制、版权等共性服务企业进驻。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创意和技术中介组织。搭建创意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优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府推荐制。建立和完善创意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平台,构建第三方开放式创意创新平台。依托传媒大学,举办相关的产业论坛、与传媒大学合作邀请国际交流等,强化、培育相关的中介组织。

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以规划为统领,形成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联动机制

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为根本,科学制定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规划,明确科技、金融相结合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成立国家层面的议事协调机构,形成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联动机制,承担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评价监测等工作。与此同时,发挥议事协调机构在专题咨询、联席会议、定期会商、业务交流和重点督办等方面的作用,强化部委协同,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区域对接联合,加强文化基地建设,引导科技、资金等要素资源不断向文化基地和优势文化企业聚集。

——以产学研资合作和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为重点,完善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支持政策

加强产学研资合作。鼓励推动文化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各类基金开展战略合作,实施成果转化,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资”合作新机制。

构建技术创新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相关文化科技和金融创新研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设立文化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和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发挥市场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投融资体系

培育要素市场,开展金融创新。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重点围绕影视传媒、图书报刊、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化经纪、艺术培训、艺术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开展金融创新。

以版权服务方式创新为核心,推动文化资源金融化。以优质版权推选、版权登记、版权权属核查、版权价值评估、版权交易监管等一系列版权服务为基础,通过系统组合信贷、抵押、担保、债券、保险等多种金融业务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从而有效规避融资风险,更好地被各种商业银行及基金所接受。

发展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为金融机构介入文化产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配套服务。

——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做大做强与科技、金融融合的文化企业

鼓励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型、龙头型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与科技、金融融合的现代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引进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尤其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范围内的国际知名企业。

积极发展国有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对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给予资源和政策支持。

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全面的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人才体系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文化科技人才,尤其是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将文化人才纳入特殊人才政策范畴,开通文化人才“绿色通道”,在子女入学、就医就业、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为复合型人才、团队与研究机构的形成、发展提供更为有效、完善的条件。

加强理工学科与人文、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持高校设立文化科技交叉学科,支持科研院所开展文化科技专业研究生培养,加强对有关园区、基地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措施,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促进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