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在当前业已出台的这些通知规定当中,诸如建立“黑名单”之类的退出制度,备受业界关注。
以甘肃省商务厅前不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典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例,其中明确提到,该省将建立典当企业黑名单制度,并要求各市州商务局对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的发函进行调查,核实违规经营情况的典当企业,如违规现象确实存在,应立即将该企业列入黑名单,作为重点监控企业;若违规经营事件经通报整改仍屡次发生,可在年审初审阶段降低其评定等级。情形特别严重的,要及时上报,省商务厅将依据有关规定终止该企业典当经营许可,并收回《典当经营许可证》。
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发现,当地典当行业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有放款超比例、超过限期上传数据至监管信息系统等问题。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典当行在上报系统的时候不认真。比如把利率4.2%误填成42%,利率的0.46%误填成4.6%甚至46%。所以我们此次通过这样的通知下发,让各市州商务局先对自己的负责范围自查,如果出现问题,由各市州商务局督促进行初步整改,12月20日前将整改情况上报至商务厅。如果整改后依然问题严重,省商务厅将考虑采取退出机制。当然,目前还没有典当行因此受罚。”该负责人说。
据悉,近期在监管工作中出台类似退出机制的还包括安徽、江西、江苏等地。
与此同时,有关股东的变更管理也是地方商务部门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例如,近日起开始实施的《江西省典当行业监督管理细则》中,就对典当企业准入和变更审批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明确。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这一分为8章共41条的细则中,除了细分企业名称、股东的变更管理,还明确了将来江西当地的典当企业准入时也要咨询区县一级的意见。
除此之外,在青岛等部分市级商务部门出台的规定中,则重点强调了严禁非法集资、非法吸收社会存款和违规对外借款的现象发生。“可以说,上述的这几种现象,特别是超比例放款,是当前典当业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只是靠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就可以,更应该是典当行在日常业务操作中随时应该警惕的。”有业内人士指出。(记者 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