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正文

管理ABC:转变意识自救正当时

2013-12-09 01:44:17 作者:郝凤琴 来源: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今年以来,在继续承受来自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以今年5月14日银监会下发《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为标志的政策性歧视,还有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新兴融资新敌手对典当客户的虎视眈眈,让典当业是腹背受敌。然而,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所有市场需求的情形下,典当行业何以面临如此困境呢?

笔者在多年的协会工作中发现,自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正式将房产抵押典当业务纳入典当行的经营范围后,典当投资人、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动力明显乏力,不论是资深的企业还是跃跃欲试的业界新秀,大家越来越多地墨守陈规且固守在成功的行业经验中沾沾自喜,乃至不敢越雷池半步。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经验主义盛行,从众意识浓厚。这主要表现在老企业以“过来者”自居,固守着已有的经验,乐于新企业的取经恭维。新企业试水前的专业设想,在老企业经验、特别是效益面前自轻自贱,急功近利、拿来主义也导致典当新兵们轻易放弃了自己的企业规划,跟在同行业后面亦步亦趋,以致全行业共同与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挤上了房产抵押的独木桥。

第二,过度追求独善其身,难以形成行业合力。与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态势相悖,典当行业内信息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淡薄。一是不愿意将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与同业分享;二是“打眼难堪”的传统意识制约了行业风险信息平台的建立。由于都在走房产典当的独木桥,致使自己拥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而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信息封锁成了各企业扩大效益的主要筹码。恶性循环的是,在信息封锁中,出卖信息、出卖企业利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防范外部风险的同时,企业的内部风险比重正在日益增大。

第三,家族意识浓厚,人才结构和储备与典当经营的实际严重不符。有效的典当经营,要求典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但是,一些涉世尚浅的企业在首战告捷后,便自以为学到了典当经营的真谛,不愿意再在管理成本上增加投入,浓厚的家族意识使家庭成员、亲戚成了公司的主要人力资源,严重制约了公司吸收新理念、新思维。在业务线索下降、市场萎缩中,企业也就无力开辟新的业务品种和业务来源。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全行业应当真正意识到更新观念不仅必要而且迫切。首先是要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企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典当人队伍,将有助于典当企业把握金融改革给典当经营带来的新机遇;有助于典当企业创新服务产品、开辟新市场,让企业利于不败之地。其次是要树立行业信息意识,打破单打独斗的观念束缚,积极与同业分享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教训。身处典当这个小行业,惟有相互团结、相互扶持、形成合力,才有可能赢得市场、赢得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是要打破抱残守缺的观念,客观认识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红利将逐渐减少的现实,重新理解典当金融属性的范围和作用,充分认识典当的商业属性的广阔前景,确实把典当经营与服务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

当前,主管部门根据各地行业协会的努力和企业的呼声,紧锣密鼓地开展行业调研、争取银行等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让媒体及社会理解与支持典当的工作,旨在确实保证典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努力中,更需要典当人自身积极地争取。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典当自我救赎的机会正当时。

(郝凤琴 作者系北京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