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正文

互联网“巨头”瞄准金融领域

2013-11-06 02:39:46  来源: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继阿里巴巴和苏宁之后,互联网金融市场又添两位“巨头”。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最近,据京东商城和百度内部人士透露,将在上海市嘉定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经通过了上海市金融办的审批,在所有程序完成后将开展相关业务。

百度方面透露,公司在上海设立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不排除后续增资可能,今年第二季度递交申请,已经取得贷款业务牌照。目前小贷公司正在筹备过程中,服务对象优先考虑百度推广的现有老客户,重点扶持小微企业。

京东商城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则强调“这仅是完成了前置审批程序,后续还有注册等很多程序要走,因此目前还无法预期公司何时正式成立以及开展相关业务。”据悉,京东拟设立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杠杆率控制在50%,其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京东集团的供应商(自营)及卖家(开放平台)。

针对互联网涉足金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早晚的事。阿里、京东、百度都具有数据、资金以及技术优势,阿里和京东依靠电商平台累计了大量的交易信息,而百度也依靠百度推广平台集结了一大批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完全具备小贷业务的能力。

同时,有分析认为,互联网公司特别是电商涉足金融,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交易数据的掌控和应用。通过对仓储、物流的监控,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货物的动向,提供了另外一种风险控制模式。

据了解,互联网进驻融资,阿里小贷是典型一例。有消息称,目前阿里小贷的年利率达到18%至22%。但从阿里巴巴对互联网金融的试点来看,小贷业务仍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资金来源有限、无法跨区域和跨平台经营等问题。按目前政策的规定,小贷公司主要资金来源有两方面: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二是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

鉴于此有人指出,在未来,如果京东、百度要做大,资金面临的压力肯定会更大,这可能是小贷公司没办法满足的。因为小贷公司会有一个重要的限制,虽然有杠杆、可以向银行贷款,但主要还是依靠自有资金。

不过,也有研究人士提醒道,就短期而言,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进军金融,还是银行进军互联网,这种反向操作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银行缺乏互联网电商思维,而互联网公司则尚不具备专业的风控能力。而互联网金融的用武之地,主要是电商,以及互联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金融需要。(钟  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