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证监会新股发行改革正式启动 三大亮点 解读

2012-05-01 06:11:16  来源:南京典当网

【核心提示】"五一"小长假前夕,关于资本市场的新政紧锣密鼓地出台。证监会宣布大幅下调期货交易手续费、下一步还将研究降低股票交易费用,送出这样的节日"红包"后,我国新股发行体制也再次启动了改革步伐。昨天晚上,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从即日起,投资者熟悉的新股发行制度又有所不同了。面对业界对新措施是否重回"计划性"监管老路,证监会明确回答: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更加市场化,不可能走回头路。

  导读:

  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正式发布

  个人投资者可参与新股询价

  证监会:新股改革修5措施

  新股发行改革坚持市场化 三大亮点

  新股发行可自选时间 粉饰业绩将严惩 业内人士解读影响

  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正式发布

  新股改革确定引入"25%规则"。

  新股改革确定引入"25%规则" 超行业市盈率25%需补充信息说明 非定价天花板 较征求意见稿有所宽松

  最终版本较征求意见时宽松 证监会称市场仍可选择高价发行业界翘首以盼的第三轮新股发行(IPO)体制改革方案终于落定。4月28日,证监会正式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与3月31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指导意见》对存量发行引入个人投资者询价、参照行业市盈率25%区间定价(下称"25%规则")等最重大的改革措施尽数保留。不过,对于25%规则略有宽松。

  《指导意见》还增加了"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在获得IPO(首次公开发行)批文后的有效期内(6个月)自主选择发行时间"的条款。

  总体而言,《指导意见》和征求意见稿相比,5处较大的改动重点着墨于会计师事务所需担负的职责,发行人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管等。

  根据证监会的新闻稿,《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另据早报记者了解,《指导意见》发布后,证监会仍需发布存量发行等一系列新规的实施细则。

  "25%规则"非管制价格

  历史资料显示,《指导意见》是自2009年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第3份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

  证监会称,针对《指导意见》,截至4月18日24时,共收到正式反馈意见1650件,其中个人投资者的意见1592份。据此,《指导意见》共在10处进行了或大或小的修改。

  其中5处较大的改动是:进一步细化并明确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责要求;对发行人公司治理结构提出进一步要求;明确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核准批文有效期内自主选择发行时间窗口;进一步明确在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采取其它方法定价的比照执行)的情形下,发行人需要补充披露信息的内容及程序;进一步明确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从严监管。

  其中最受业内关注的应是第四点,即市盈率25%红线规则。和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证监会的口风似乎有所宽松,保留了在部分情况下强制公司重新询价的权力。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就这一点回应市场称,"25%规则"的改革措施其目的不是管制价格,该红线并非定价天花板,不会把25%规则绝对化,而是触发进一步披露信息的机制,给市场参与各方一定时间去冷静和思考,经过冷静判断或重新询价,市场各方仍然可以选择相对较高的发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