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正文

典当业务创新模式求解

2013-04-13 06:55:44  来源:南京典当网

 “虫啃鼠咬,光板没毛”的古式典当行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之久,改头换面后的新型典当行来到中国的时间只有25年。做为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的“补充”,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典当行面临着各类金融行业的冲击。小贷公司的快速生长、担保公司迅速崛起,就连以往“看不上”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都来凑热闹,在愈演愈烈的竞争势头下,“创新”成为典当行发展永远离不开的命题。

业务同质化严重

     现如今,全国已经有大大小小6000多家典当行。说起定位,不只一家典当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是银行信贷融资的补充,是解决中小企业‘短、频、快、急’需求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帮助个体工商户和中小甚至微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帮手”。

     几年前,就在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成为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典当行的确是其融资首选。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大谈“创新”,要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从年初就不难看到,已经有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将业务重点放到了“小微企业”。

    “其他融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及业务创新,对典当行业的确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有小额、短期融资需求的客户,有部分会转向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进而会导致典当行客户分流、利润降低。”华夏典当行副总经理杨静琨直言。

     另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北方典当行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典当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典当行经营模式单一、服务同质化等问题严重,开始制约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多数典当行的主营业务都是房产、汽车、民品以及一些财产权利,但业务模式、服务品质多数都比较老套,所以只能靠老客户去维持资金上的流动,难以冲破瓶颈壮大自己。

    引用一位市场人士说过的一句话,典当行仍处于奋力营销自己的阶段,却没有慢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未来要走的路。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真正盈利的典当行可能只有1/3,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最后只能剩下一个空架子。

典当行应苦练基本功

    不少行业人士感叹,典当行业创新动力不足。“一些大型的典当行确实在努力创新,希望获得更大的认知度和更多的客户,但是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略显不足。”前述北方典当行相关人士认为。

    北京市典当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郭金山也曾表示,1996年人民银行管理典当行业时,典当行不做房产,只做民品业务。到了2001年,国家经贸委接手以后,修改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允许进行房地产抵押,还可以11融资,这样的情况下,典当行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现在一些典当行认为基本做的质押和抵押就能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没有到了必须要做的地步。

    就如一些典当行人士直言,“创新太难,所以到现在为止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典当行创新的瓶颈太多,阻力也很大。一方面需要在资金、人力等多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这个投入能否收回,能否成功,不会不承担更大的风险。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但是目前国内典当行业过分依赖房产典当业务,业务范围单一,风险集中,特别是一些典当行进行违规经营、涉及非法集资洗钱等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令“创新”迫在眉睫。

    说到创新,天津典当行业协会会长翟瑞麟认为,典当行创新的前提是应该把精力放在苦练基本功上,因为基本功是典当行成功的基础。我国的典当行有别于国外,可能是由于不具备技术力量等问题,很多典当行忽略了动产业务的经营所以现在基本出现了“走偏”的趋向,现在的“走偏”可能政策还允许,但是要长期发展、长线经营,没有动产为基础不行。

   “另一方面,典当行还需要把重点放在差异化经营方面,进行业务创新、服务手段的创新。做为专业的金融机构,还要增加服务竞争上的空间。”翟瑞麟表示。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典当行市场应提高民品典当的技术鉴定能力,培育专业鉴定人才;同时丰富典当业务品种,适当扩充典当行融资渠道;同时也应逐步实施连锁化经营策略。

典当品种亟待创新

    郭金山曾公开表示,如果以后金融发展了,典当行当中房产业务和银行交叉都做,这时候典当行可能会去开发其它银行没有做的业务,比如权利质押,古钱、经营权、专利权、使用权等等很多金融机构不去做的业务。

    现如今,部分比较成熟的典当行已经开展了权利质押业务,如股权质押、专利权、经营权等,但是却因为风险大等问题做不起来。辽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张家鹿认为,目前典当行的创新最直接的还是经营品种方面的创新,此前曾有的创新包括从原来传统的动产、民品质押为主,变为房地产抵押等,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往往面临抵押物不足的情况,因此很多银行将这类企业拒之门外,典当行可以依靠自己“灵活”的优势,创新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方式。

   “从沈阳地区来看,有几家典当公司做股权质押是比较有特色的,他们单个的典当企业50%一部分都是在做股权质押。如果没做过的典当行就会担心会不会违约了之后股权不好处置,但是实际上是先要给符合股权质押的企业放款,才能抑制风险。如果仅仅按传统的典当范围来看,可以做的范围是在很小。”张家鹿举例道。

    同时,近年来随着客户理财投资意识的增强,手中资产已经开始由单一的储蓄存款转化为国债、股票、信托、保险、黄金等多元化资产。有业内人士建议,典当应针对这种状况,设计出新的安全的典当品种,不仅对房产、汽车等实物典当手续上进行规范、完善,还要对保险单、国债、股票等新品种进行研究设计,既要满足客户需要,做到操作灵活、典当方便,又要保证资金安全、可靠。

    杨静琨则认为,除了开发新品种,在现有的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也很有必要,目前很多典当行,尤其是小型、新成立的典当行,主要的业务就是房产、汽车典当贷款,这种业务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也都能开展,而典当行在开展类似业务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其更多的功能。

   “就华夏典当行而言,在传统房产、汽车典当业务的基础上,推出了“最高额循环贷款”、“息费五日一计算”、“上门服务”等业务模式上的创新,不仅为客户带来更多融资便利、节省成本,也开始注重对客户的服务。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业务品种创新、模式创新、服务提升都是典当行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的内容。”杨静琨根据所在典当行的创新方式举例道。

    此外,由于全国典当行遍布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业务。“如有些上海的典当行做一些钢材,还有山西的典当行做矿山经营权等等。都是因地制宜的创新方式。”业内人士如是表述。

典当工具也应跟上脚步

   对典当行来说,传统的房产、汽车及民生典当业务都需要涉及到评估、鉴定环节,所以典当工具方面的创新也显得至关重要。

   如此前宝瑞通典当行在业内推出过“远程鉴定服务”,以鉴定、审批、监控三位一体的异地远程操作体系的建立,门店遇到拿捏不准的业务,可直接联网进行高清视频“会诊”,异地鉴定师在鉴定、评估后可实现快速定价。特别是针对一些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到典当行融资的“蒙面客户”及典当一些不宜搬运的高价物品、大批物品的情况时,也可享受足不出户的远程鉴定服务。工作人员会携带移动终端设备到客户所在地进行现场鉴定和远程鉴定,当场完成评估、定价、收取手续资料、签订合同等相关流程。

   同时,区分黄金真假的黄金分析仪、多功能电子称,辨别钻石真伪的进口热导仪,莫桑石鉴别仪、光谱仪、鉴别劳力士名表的瑞士进口拆表工具,等等。“这类先进的设备、仪器可以有效地帮助典当行规避风险,也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前述北方典当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在一些公开资料中也提到了典当方式的创新,即引进期货交易中的回购制度。对一些典当物品在质押、抵押操作有难度,或不能达到顾客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某种权利如股权、经营权以及特种实物采取鉴定回购协议方法,进行融资,但回购协议一是要符合现有法律规定,不得与法律相冲突;二是要保证典当资金的安全,了解顾客诚信度。

   不过,创新的前提还是需要相应的法规约束。杨静琨直言,目前典当行业的监管部门为商务部及公安部,主要兼管法规为《典当管理办法》,近期又推出了《典当行业监管规定》。目前的《典当管理办法》就其法律等级和效力而言,仅属于部门规章,层级和效力远低于法律法规。如果能出台更高级的法律法规,对约束、规范典当行业的发展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文章来源: 中国典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