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聚焦:银行态度转变 小微申贷仍难
2013-06-14 07:33:55 来源:南京典当网
日前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中指出,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争取外部融资的首选渠道。据了解,各大银行也在市场激烈竞争和政策指引下开始转变对小微企业的态度,那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是否因此有所改善呢?
从“鸡肋”变“鸡腿”
随着2011年以来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逐渐从银行信贷业务的“鸡肋”变成了“鸡腿”,甚至出现多家银行争抢优质小微客户的情况。
各家银行开始寻求创新产品,以适应现有的融资需求,而这包括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有国有大银行。华夏银行就在去年把传统的供应链融资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研发出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平台金融”业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业已到了“啃骨头”的时候,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具有较高议价能力的大企业已经不再是银行主要的追逐对象,商业银行要转向更为专业化的银行,向着利润较高的服务于私人银行客户、中小企业客户方向转变,而中小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较国企更高,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银行也应将信贷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小微信贷业务领域精耕细作。
“门槛”仍然较高
“虽然各家银行都在出台不同的优惠措施,鼓励小微企业到银行融资,但是,‘门槛’较高仍然是阻碍小微企业进入银行的一大因素,这也成为小微企业的隐形融资成本。”安徽省金融办融资担保处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道。
大部分银行对于贷款主体的要求和资产审核仍然很严格。例如,招商银行要求申请的企业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申请人家庭及经营实体近3个月经营现金流水凭证显示其经营正常;家庭净资产大于等于50万元,借款人及其企业年销售大于等于50万元等。
除此之外,银行对于借款人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年龄18周岁以上、年龄+贷款年限在70周岁以下,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的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个体工商户,有贷款用途所对应行业两年以上持续成功自主经营经验才可以申贷。
另外,申请人提供的POS收单交易流水记录在1年以上,且流水每月连续、无间断;近6个月月均POS收单金额不低于10万元,收单POS入账流水符合申请人实际经营情况才满足在银行申贷需求。
隐性融资成本居高
银行态度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就能顺利地获得信贷。融资大环境改善的同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特别是贷款利息之外的各种隐性融资成本,其总量几乎超过了贷款利息本身。
据了解,有38.2%的企业主认为现有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成本最高,显示小微企业在银行融资时目前正承受多项隐形成本。而有45.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贷款到位时间长。目前有四成小企业主使用私人财产作为抵押,而创新形式的抵押品存在认知度、使用率双低的情况。38.8%的有借款小微企业没听说过无形资产抵押,而企业主、银行均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存有疑虑,因此其使用率仅为2.6%,而应收账款质押和存货抵押的使用率也分别仅为5.3%和5.5%。
此外,相对以往主要以获取流动资金为主要融资目的,越来越多小微企业在近期转型过程中表现出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以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向资本密集产业转移。专家建议,金融机构未来应针对小微企业需求的变化开展金融创新。(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