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新城 典当进驻的下一沃土?
2013-06-15 07:09:52 来源:南京典当网
近期,部分地区的商务部门陆续公布了新一年度新增典当企业以及分支机构的审批结果。其中,京沪等一线城市典当行业发展逐渐向郊县区域辐射的现象,令人眼前一亮。
有人认为,随着农村向城镇化的迈进、老城区改造以及市郊地带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城市外围的典当市场也在悄然增长。相比之下,将企业设立在一线城市的市郊,乃至周边的开发区、卫星城,或许也不失为典当经营者一个好的选择。
向郊县辐射
以典当行业发达的上海市为例,无论是申报还是最终获得审批通过,位于浦东、宝山、奉贤、嘉定这些市郊新城的典当企业占据了相当的数量。
在典当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情况与主管部门对于新开典当企业的规划和调控不无关系。据上海市商务委此前发布的新增典当行及分支机构申报工作的通知显示,新设立网点应符合上海市典当行业发展规划,鼓励投资者到郊区新城等网点空白区新设典当企业。现有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一公里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批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也就是说,在上海市内典当企业已经十分密集的情况下,想要再继续“见缝插针”已经比较困难了。
但开拓市场,相当程度上是更重要的原因。
在本次上海批准新增的典当行以及分支机构当中,就包括了上海外经优汇典当行申请设立的两个分支机构。据了解,这两家分支机构分别位于上海闵行区和徐汇区,均地处上海外环高速路之外。该典当行总经理张靖告诉记者,这两家分支机构的选址确实有一些“被动”的因素,即上海商务主管部门对于新增典当行的“一公里”原则。
不过,张靖同时表示,除了这个“被动”的因素,有一些“主动”的因素,也是这两个分支机构选择“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就上海来说,随着老城区的拆迁,有很多上海本地的常住居民被安置在闵行这一带,他们实际上就是典当行民品业务重要的潜在客户。”同时,大量的商业楼盘也地处市郊,吸引了不少“新上海人”前来投资、创业。诸如这些因素,都在为典当行创造这新的市场空间。“相比之下,不少住在市区当中的市民可能反而缺乏通过典当行进行融资的能力或者需求。”
相比之下,广州一些典当企业“走出去”则显得更加主动。广东珠江典当常务副总经理申又喜告诉记者,近年来有不少广州的典当行或分支机构都不再扎堆于市中心的传统市场,转而进军一些城乡结合地带,“在这些地方其实大有文章可做”。据介绍,广东珠江典当近年就在距广州市中心较远的地方开设了两家分支机构,为那里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实际上,就企业的定位和经营模式来说,位于郊县、经济开发区的不少小微企业往往实力不强,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却恰好符合典当行客户的定位。“只要有适合的抵质押物就能从典当行获得融资,这也符合典当行这一类金融机构的服务定位。”业内人士说。
北京郊县典当业的发展也比较可观,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怀柔区典当总额于2012年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达到了1.04亿元。而在刚过去不久的今年第一季度,怀柔区典当总额就已达到了5700余万元;平谷区6家典当企业今年前两月的典当总额即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93.3%,增长幅度同样引人瞩目。
原因何在
在一些一线城市典当经营者看来,市区有市区的好处。例如,一位上海的业内资深人士就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必须承认,在上海这种大都市的繁华地段,无论是其他金融机构的分布、整体的市场氛围,小微企业数量都十分可观,房地产、机动车等典当主要业务的市场也比较成熟,从鉴定、估价到登记乃至变现等都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典当企业的高密度,对于典当行针对一些散户开展民品及绝当品销售等所谓“社会业务”至关重要。“对于一些不是很熟悉典当业务的市民,至少能够对典当行‘眼熟’,那么当他有融资需求时就可能成为典当行的客户。”
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典当行而言,“术业有专攻”才是关系到生存的根本,他们更依赖固定的业务和客户群体,地理位置或许起不到那么关键的因素。
还有成本,这个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却从一定程度上给典当进驻一线城市的郊县打开了商机。
有人认为,地处市区未必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业务增长,而较高的经营成本反倒会成为一些企业的负担,这一点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尤为突出。以房租为例,城市繁华区段的租金往往要比市郊高出数倍,这对于很多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很多小微企业于是选择落户于市郊和开发区,对他们而言,那里的条件或许更加“优惠”。
这种情况也吸引了不少典当行一同前往。近期,上海就有部分典当企业离开了原来的经营场所,向浦东等地迁移。“这当中包括房租到期、涨价等一些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典当企业在跟随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上海康金典当总经理陆荣强表示。
同时,在一线城市郊县开发去、经济新区中,不乏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其具备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也为典当行的融资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业务方向。
热度可能就在这几年
那么,在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开设典当行,生意究竟如何。
以北京怀柔和平谷地区为例,从出现首家典当行至今也不过几年的时间,两个区现有典当企业数量分别为7家和6家。对于近来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北京怀柔的一位典当业内人士虽然不愿意多谈,但还是明确表示今年的业务的确要好于去年。据悉,目前房产仍是这些典当行的主营业务。采访中,北京一些资深人士的回答也印证了上述事实。
广东一位资深典当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来,广东陆续有一些典当行将“版图”扩展到了郊区,这其中有的是有集团公司背景的,有的则是一般规模的典当行,“很多业务都可以开展,没有太大的局限性,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不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不管是在市中心还是郊县,如今申报典当行的门槛基本都在千万元以上。然而,即便是一线城市,郊县的业务潜力还是相对有限。在这样的矛盾之下,进入淡季,可能会产生资金闲置,影响资金使用率的情况。所以,如果有心进入,典当行应该事先做好一定的考虑规划。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市场空间不会存在太长的时间。因为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一线城市郊县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融资机构发展同样迅速,典当企业到此更多的是扮演完善金融服务结构的角色。一旦这里的典当企业逐渐增多,市场不久便会趋于饱和,那么企业经营者将面临着和今天市中心典当企业一样的竞争压力。“预计这种辐射热不会维持太长时间,可能就在这两三年内,选择去还是不去,典当行还需慎重考虑。”(记者 夏宇)